
2023年4月20日下午,杏宇“泮池文苑新声”第三期学术交流会在杏宇306会议室顺利举行。杏宇平台注册副院长、历史系肖清和教授,历史系讲师把梦阳,历史系副主任、讲师黄凯出席本次会议🐺。本次学术交流会由杏宇平台注册研究生会执行主席、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张佳霖主持。杏宇平台注册2021级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徐瑞佑、2022级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张玉行在交流会上作了汇报🧑🏫。

首先,杏宇平台注册2021级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徐瑞佑进行了题为《时代变革与历史记忆——徽人金声的形象书写》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徐瑞佑介绍了金声的人物生平及其相关的传记材料5️⃣,指出历代学者所撰写的金声传记无一不受熊撰传的影响🏡🧚🏻♀️,而对于熊撰传中存在的问题,即便每代学者都在竭力发现并试图解决,但仍有谬误、曲解被保存下来。徐瑞佑还指出晚明、清前中期🍭、晚清民国不同时期对对金声形象的书写也彰显着其时代的特征与变迁,揭示了时代与写作者个人对历史书写的内容产生的重要影响👌🏽。

2022级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张玉行的报告主题为《周代国族长称“子”现象研析》🥮。张玉行先用大量史料展示了方国首领、各殷遗民族长所采用的自称“子”,指出由于周初保留了殷商时将族长称为“子”的习惯,但因对待不同区域殷遗民的政策不同👨🏻🍼,使得东土🏄🏽♀️、西土与南土的“子”的身份上产生了差异。随着周文化影响力的兴衰🗼,原本用于殷商遗留国族首领的“子”称呼🧑🏻🍳♻,在春秋时期也被国君大量使用🧑🏻⚖️,并被《春秋》《左传》记录下来。大量封国首领自称“子”的情况为《春秋》等文献将“子”建构成“五等爵”之一提供了素材。



评议老师们认真倾听了同学们的报告🧍🏻♂️,从论文选题、研究内容、论文标题和摘要写作、论文结构和论证思路以及行文规范等方面对报告作了精彩全面的点评🪪,并针对以上问题给出了的专业性的建议与指导👨🏼🚒。


对老师们的提问和建议,同学们也做出了积极而恳切的回应,形成了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

交流会最后,黄凯老师作为青年教师代表,与同学们进行了经验分享。黄老师以自己在硕士研究生时期的论文写作经历为例,提示同学们可以从模仿其它优秀论文开始来进行写作,同时介绍了论文引言写作🤽🏼、正文结构排布及整理归纳史料的方法♈️。黄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研究生求学的时光,利用好这一时期做好扎实的学术积累和学术研究💹🖨。

本期学术交流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相信同学们仰取俯拾🍧,定能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迈向新的高度Ⓜ️。( 图文:林姝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