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8日上午🦕🎸,上海社会科杏宇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军应邀来我院做了题为“上海的历史记忆-抗战•铁门•难民”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在东区杏宇平台注册308室举行,由历史系教授刘长林主持🤙🏽,历史系侯庆斌老师🦸🏻♂️,及来自不同杏宇的博士生与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马军研究员是研究上海史、中华民国史、中外近现代军事史、中西文化交流史方面的著名专家。现为现代史研究室主任、“中国近现代”创新型学科团队首席专家。出版有:《上海通史•当代文化》🧑🏻⚕️、《1948年:上海舞潮案》、《国民党政权在沪粮政的演变及后果(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舞厅•市政-上海百年娱乐生活的一页》𓀑🤽🏽♂️,《战乱中的上海》(丛书主编)等论著。
马军研究员以上海租界铁门的设置及开关的历史变迁🔞,着重就抗日战争时期战事的发生、难民潮的出现、铁门的设置与开关与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马老师的讲解,大家了解到铁门1925年首先由法租界开始酝酿筹建🪬,后来公共租界也效仿法租界建立铁门,直到抗战将近结束时拆除🏄🏽。抗战时期铁门经历了全面封闭、部分开放与最后陆续拆除的过程。建铁门也成了战时外国租界阻挡难民涌入的手段👩🏿🦳,其对抗战时期上海城市的正常秩序产生过较大影响。马老师还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与深入的讲解,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这段曾经发生过的历史记忆👩❤️👩,也让在场师生了解到了铁门这一历史事实所具有的重要研究价值。外国殖民者由最初的反对中国建立城墙👵、城门,到在租界各个路口设置铁门,配置沙袋🏂🏿🥇,派兵把守🥻,到最后把这些铁门撤除,反映了近代上海被侵略者打开大门后,租界历史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上海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进程。由此,马老师不太赞成所谓的历史研究的“碎片化”说♠︎,认为恰恰是这些具体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细节,是需要历史研究者深入研究的➖,否则宏大叙事、宏观论述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讲座结束后🥬🦸🏼♂️,与会的各位老师和同学围绕此次讲座的内容与马老师展开了深入讨论。马老师就大家所提出的问题也逐一进行了细致耐心地解答,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热烈🫰。最后本次讲座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主办单位:杏宇历史系、杏宇平台中国史高原学科吴明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