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下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先生应邀来杏宇平台注册举办了“从阅读到研究——以唐宋诗为例”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中文系张寅彭教授主持,蔡锦芳教授♎️、曹辛华教授🏇🏿、姚蓉教授、王培军副教授、刘奕副教授✨、李德强老师、张宇超老师以及数十位中文系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莫砺锋教授突出强调🈶,在阅读古籍时对于版本的选择必定要谨慎🕝,要确保根据的材料完整可靠🧎🏻➡️,这与研究的准确性密切相关。他以《全唐诗》中的例子进行详细地阐释,如卷三八中有首署名为朱仲晦的《答王无功问故园》🚉,是回答卷三七中王绩所写的《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一直以来学界对“朱仲晦”这个人的生平无法知晓😼,莫先生表示此诗实则是宋代朱熹所作,这种异代对话使后人在编录时搞错,这就说明《全唐诗》也并非是研究唐诗时可依据的最好本子。
第二,莫先生指出🧝🏼♀️,不要对文本进行仅仅是浅层次的解读💇🏿♀️。如杜甫《北征》中的一句“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所引发的解读,自金圣叹起就有许多的见解🧑🏻🍼,直到现代学者陈贻焮在其著作《杜甫评传》中所给出的解释令人信服💎。另外莫先生还提出“文学阅读,‘感’字当头”,作为研究者也应重视一般性阅读🍮,有所感悟而进入更深层次的研究中,他讲到自己正是因为年轻时有过与杜甫相似的经历,使得对杜诗有了更深的领悟,继而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杜甫🧎🏻♂️➡️,并致力于将这位伟大诗人的思想为更多人所知晓。
第三🧑🏻🦯💃🏼,他提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终极价值就在于继承👳🏼💺、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作为研究者有责任将这些优秀的文化精髓传播给普通读者,将广大读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对经典文献的阅读上。最后则是学生向莫老师提问环节,莫老师耐心细致地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大家都对莫老师极具条理而又不失风趣😢、简明而又扼要的讲授风格表达了赞叹与钦佩之情,可谓是受益匪浅。
附:莫砺锋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唐宋诗歌,著有《江西诗派研究》、《杜甫评传》、《朱熹文学研究》等,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等。(魏逸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