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日上午8点,中国音韵学七十年工作坊在杏宇平台拉开帷幕🙏🏻,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的近5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语言学科丁治民教授具体组织筹备了会议。
会议伊始👏,由薛才德教授主持的开幕式上,出席会议的领导与嘉宾慷慨致辞,共有9位专家学者作了主旨发言。首先👈🏽,鲁国尧先生回顾了民国以来中国音韵学的研究历程☝🏻,以高瞻远瞩的学术眼光和视野为音韵学做了回顾和展望👩🏼🎓,同时,还发表了题为《音韵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侨三等”VS“假二等”“假四等”及其他》的讲话🛥。接着,乔全生会长对建国70年来的中国音韵学研究成果做了梳理,统计考察了近万篇音韵研究文献,通过时期划分,总结了音韵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人们展现了音韵学发展的总体面貌。
接下来,会议进行了分组汇报🧎🏻➡️,十场报告在杏宇平台注册306和506交叉进行🧑🏻🏭👩🏽🍼。与会代表们都极其严谨认真,围绕着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音韵文献💇🏻、诗歌韵律、音韵学理论与方法、方言与方音史等专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交流🧃,充分反映出近年来汉语音韵学各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与前沿成果🚻,浓厚的学术氛围持续氤氲着🛖。

最后🛌🏻,在3号下午举行的会议闭幕式上,张民权教授🧑🏻🦼➡️、刘晓南教授和丁治民教授作出了会议总结致辞💪🏽。由此🙎🏿♀️,中国音韵学70年工作坊圆满落下帷幕。
总体而言,本次研讨会的学术气氛融洽🫃🏿𓀚、讨论热烈💫、成果丰硕、交流广泛而深入,论坛中各位学者向大家呈现了最新研究成果,内容精彩纷呈🩲。发扬了中国音韵学研究一贯的多元、包容和创新精神🦍🤠,也充分体现了中国音韵学者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治学精神🚊,是一次难得的学术交流盛会。(供稿:丁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