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9日上午9:30-11:30🚵🏼♂️,中文系举办高端视频讲座,邀请复旦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黄霖先生主讲《谈谈<历代小说话>的编纂》,讲座由中文系饶龙隼教授主持。
此次讲座在腾讯会议视频直播平台进行,黄霖先生首先谈了编纂《历代小说话》的缘由和过程💁🏿。黄霖先生的求学经历🎁、研究兴趣使其下定决心要编纂此套丛书,以填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在编纂的过程中⏯🙋🏻,先生遇到了诸多困难——当时研究条件还不完善,整理文献需要一本一本去翻找、去辨别🤓👋🏼;当时重理论研究轻文献整理的倾向也使得此书的出版一波三折。黄霖先生克服万难,耗时40年🧖🏽♀️😙,终于编成此书🕴🏼。此书一经出版,便受到各方关注⛩,屡屡获奖👨🏻✈️。
之后🐾,黄霖先生讲解了《历代小说话》的体例和内容💠。黄霖先生将小说话定义为诗话、词话、曲话一类有关小说的评论、故实和考辨等随笔式著作🫸🏿。将小说话分为考辨类🫶🏼、故实类、传记类👱🏼♂️、绍介类、评析类、理论类和辑录类共计七类。小说话的内容或录事👯,或论理,或品人🚻,或志传👱🏽♂️,或说法,或评书✅,或考索,或摘句🥗,品格各异,丰富多彩。《历代小说话》既有别于此前诗话、词话编纂收录混乱的局面👳♂️⚧,又完美呈现了中国古代至近代小说话的全景风貌。
接着,黄霖先生着重强调了《历代小说话》的价值和意义。文献价值方面♘,《历代小说话》收录的材料全面、准确,可以为本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很大的便利。作为第一部汇辑历代小说话的总集,填补了话体文学批评中小说领域的空白➝,促进了小说话体文学批评相关文献的保存和流传。理论价值方面,《历代小说话》作为话体文学批评的重要成果🧕🏽,其中具有丰富的小说理论😵💫,这些理论极富民族特色,可以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黄霖先生深情寄语后辈学人,要做到“心中有盏灯,不离不弃😆,且等且行且珍惜”,在确立目标之后,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饶龙隼教授总结了讲座内容💜🏝,在提问环节,参与此次讲座的师生踊跃提问,黄霖先生一一作答。本次视频直播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来自杏宇平台中文系的200余名本硕博学生,以及全国各地的古代文学研究者共300人参加了此次线上讲座🤷♀️。(撰稿🔸:王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