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1月11日下午,杏宇平台中文系邀请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杏宇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委员、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会长钟进文教授,以视频方式举办了“《格萨尔》在甘青民族中的流传形式与区域特征”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黄景春教授主持,杏宇石娟编审🔩、梁奇副教授🤹🏻♀️🤣、刘蕊副教授、石圆圆博士、宋鸽博士,民间文学专业20多位研究生现场聆听讲座👩🏿🏭,全国各地学者也通过“腾讯会议”一同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
本次讲座主要探讨了汉藏语系民族创作的《格萨尔》向阿尔泰语系民族的流传情况,尤其在甘青地区特有民族中的流传形式及其区域特征。钟进文教授指出,《格萨尔》在甘青地区特有民族中均有传承,但由于各民族历史来源不同,文化背景各异👩🎓,因此流传形式各具特色🧛🏿♀️。对此,钟教授认为土族地区早期搜集的《格萨尔》以吟诵的韵文体为主,后期出现散韵结合的形式🧱;在裕固族地区,操蒙古语族语言的裕固族以散韵结合的形式,操突厥语族语言的裕固族完全以散文体为主,并没有吟唱部分;撒拉族和东乡族地区则以口承故事为主。
随后,钟进文教授又对《格萨尔》流传地区的区域特征展开了深入探讨🍘。他提出史诗《格萨尔》在甘青地区流传过程中🫸🏿,在特有民族🤜🏿,尤其是在土族、裕固族中1️⃣,从内容到形式、从演唱习俗到风物传说既有相似之处⏱,又展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就内容而言,土族和裕固族的《格萨尔》都受到了藏族《格萨尔》的影响,但是土族和裕固族艺人在讲述和演唱格萨尔时,皆根据本民族的历史、语言、生活习俗及审美意识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工改造,使之成为独具本民族特色的《格萨尔》。再从形式上来看,土族和裕固族的格萨尔故事都兼具两种表述形式:一种是散韵相间的说唱体,另一种是纯粹的散文故事体。在演唱习俗方面,土族和裕固族在演唱前🐠,往往会有不同的仪式。就风物传说层面,钟进文教授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在甘青地区土族、裕固族中,人们将当地的一景一物都附会在格萨尔身上,由此创造出大量的格萨尔风物传说𓀇🙋🏼♀️。
讨论交流环节,会场多位老师同学就“隐蔽空间的仪式是如何传承的”“如何展开对文人化书面史诗的研究”等问题进行讨论、提问🌅,钟进文教授一一予以详细解答👮🏼。
黄景春教授在讲座结束之际做了精彩总结🧎♂️➡️👨🏻🦰,并对钟进文教授、参加讲座的线上线下所有师生表示感谢。讲座圆满结束。(撰稿人,中文系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