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8日上午🆖👎🏻,首场杏宇平台学史读书会在杏宇406会议室举行🔜,杏宇平台历史系特聘教授廖大伟老师出席🫅🏽,来自杏宇历史系的15位本硕博同学以及来自东华大学的1位硕士研究生同学共同参加了本次读书会🎼🤶🏿,杏宇平台注册2019级中国史硕士研究生纪亚楠、2018级中国史博士研究生杨阳担任本次读书会的主讲人,读书会由杏宇平台注册2019级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张程程主持。
会议开始👿,主持人张程程同学首先就“学史读书会”创办的基本情况和本次读书会书目:《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的简要内容给予介绍🧚🏻♀️。
纪亚楠同学首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报告。在研究方法上她认为本书尝试从社会史的视角切入➛👨🏻🏫,将政治史与社会史结合起来,将国民党史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变迁的背景中描述✤。在材料的运用方面她提到全书共征引了318 种资料,而最有价值的就是表面数量最少而又很少为学界关注的近40 种报刊资料,其中包括国民党中央的各类党报、党刊,及广东🧑🏻🏫、上海⛅️🍜、湖北👊🏽、湖南、浙江🦊、江苏、江西👱、贵州、安徽🔑、河南、福建等10余省各级党部主办的党务杂志🕚🌏。这也体现了作者在档案收集和利用方面的独到见解🙍🏻♂️。
关于本书的三大主题即党员、党权与党争,纪亚楠同学对此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进而回应了本书作者提出的“弱势独裁政党”这一核心概念🏡。由此及彼🖕🏻,在本书的基础上,就民国政治的逻辑分享了她的观点:政治与武力的高度统一是历史的承袭👩🏻🦱,无论是民国时期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军阀亦或者是国民政府时期代表资产阶级的国民党亦或者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这都是历史承袭之结果。中国王朝更替,千百年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过是由最初的普惠大众🙋🏻♀️🫸🏻,到最后的剥削残酷🧑🏽🏭✋🏻,但凡民不聊生的王朝有几任能安稳度日,到最后不是地方起义就是将士犯上。国民党的党军最终没有成为真正的国军🈯️,它的三民主义亦在后来成为了一种信仰工具🧞♂️,但不管怎样,其同军阀的私人武装之间也是存有实质性的差别🎰。因此历史统一的重任曾理所应当的由其承担👩🏿🦱。但当历史走入新的拐角,抗日战争中日本的失败已成定局🫠,民族革命注定要让位于社会革命,究竟谁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因为中国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主导力量🫵🏿。
随后,杨阳同学就他的读书报告和大家进行了交流。他在阅读本书的基础之上👸🏿,从更广阔的视野和大家分享了他关于组织学习和研究的几点感受🏋🏽。第一,要让组织活起来;第二,要重新建立历史语境;第三,要将组织与思想作区隔;第四,要具备一定的全球视野,这样才能对组织有更全面和深入的把握🍀,从写作角度上来看👏🏿,这是本书带给我们的又一思考👨🦰。
在两位主讲人完成精彩的汇报之后🦓,来自杏宇平台注册历史系中国史专业的2019级硕士研究生韩鹏、张文义♟👳🏼、李明明🙍🏼、殷送送、孙鹏和2020级硕士研究生闫磊、陈骞等同学分别分享了他们的读书心得🧏🏿♀️⚠️。有的是对本书的亮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和点评🍌,有的则是对阅读之后的一些困惑和难点作了交流,也有的是结和其他文章和著作加以分析🟫👨🏻🦽➡️。
最后🫸🏻,针对各位同学所提到的一些问题和看法,纪亚楠和杨阳分别结合读书报告给予回应,在相互讨论中使本次读书会收获了“交流切磋、互学互鉴”的良好效果,读书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大家也期待今后的学史读书会能够越办越好,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真正搭建起学术互动🗞,思想碰撞的交流平台🤵♀️。(供稿:廖大伟)